2020年的开启方式不同寻常,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让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块中国土地都在为之“奋战”,疫情给国内企业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很多平时没有看到或意识到的事情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和思考空间。
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布,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部分企业开始陆续复工。在大潮褪去之后是谁在裸泳,哪些又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哪些是有韧性的系统?企业和个人当下应该做些什么?
3月8日,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华副教授做客大工创新创业六角楼论坛,与MBA学子和校友们分享了以“后疫情时期的组织和我们——HR视角的思考”为主题的线上讲座,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为我们梳理了近期的社会现象对我们的影响,分析新冠疫情对人力资源行业有可能造成的改变。
以下观点节选自商华老师线上讲座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而疫情在春运这样特殊的时间爆发在处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武汉,目前已形成全球性扩散趋势。此次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是VUCA时代商业环境中的特殊事件,必将为未来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与2003年非典时期高增长、低杠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形势相比,2020年处于低增长、高杠杆时期,已经成为经济主导的第三产业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冲击。很多中小企业在本次新冠疫情中面临生存危机,现金流的维持是对企业的一项巨大挑战。结合相关数据估计,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仅零售和餐饮业的经济损失可达5000亿元,再加上旅游、娱乐等产业的总经济损失预计将以万亿计。
然而,不可抗力事件带来“危”的同时也必然带来机遇,例如在2003年非典时期,京东、淘宝、携程、新东方、顺丰等企业有效化“危”为“机”,脱颖而出。而在此次疫情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很多行业迎来了风口释放的机会。如线上零售渠道、传媒分销渠道、互联网医疗、在线协同办公以及在线教育行业等,在企业储能得到有效释放同时更加承担了抗击疫情的社会职责,可以说此次事件是危、是机、更是责任!
后疫情时期,人力资源行业将随之发生哪些改变?作为一名HR行业人员应该如何面对?对此,商华老师这样说:
疫情过后,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HR必将随之面临大洗牌,没有职业前景或跟不上行业发展的HR将面临转行或淘汰,如何体现行业专业性,铸就HR专业门槛,是值得人力资源行业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未来行业中对于员工心理危机干预以及疫情后的心理恢复是HR必须面对的课题,懂得心理学的HR也将更具专业优势;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咨询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及时敏锐跟进最新权威资讯将成为HR应承担的责任。
疫情为一些行业企业提供了机遇,在线教育行业相关企业在机遇发展的同时对员工时间成本的付出应做好充分的预估和应对;远程面试形式将会兴起,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视频面试将是对HR功底的一种考验;随着远程办公模式的涌现,如何管理并实现用工效率,OKR任务跟踪体系未来或将引起更广泛关注。
面对最新的论题、新的讲座形式,同学们表现出了空前的学习热情。虽然受疫情阻隔,同学们不能来到教室里学习交流,但是线上讲座最大限度地把身处全国各地的大工MBA同学和校友汇聚在一起。3月8日14:00,当线上讲座如约而至,第一时间登录观看的同学和校友达900余人,当天播放量达到近2000余次,累计访问量3800余次。同学们在学习之后通过平台、同学群及师生群展开了热烈讨论,节选部分如下:
2018级MBA左同学
2003非常时期,促生了阿里/新东方/顺丰人的思维变化,从危机中找到趋势。同时,当时他们成功的另一个原因,不得不承认入世给我们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发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费力急速提升。反观2020,我们的目标是全民小康,经济已经没有15年前的高速增长,群众危机感比2003强烈的多。个人觉得2020 的疫情会催生人们对健康卫生的极大关注,下一个可能催生的行业和独角兽企业可能会在生物健康/在线教育(办公)/非接触式医疗诊断/手游产生。另外今年Q1 经济数据的下滑,必定会让后续的某些行业的报复式反弹,健康深度度假式旅游可能会有大的提升。总体来说,我们需要多学习,充实自己。在危机中寻找战机,灵巧转身,创造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创造利益的同时也为群众造福。
2018级MBA陈同学
商老师这堂课讲得很务实,同时又很富有哲理。我个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前面篇幅讲到的灰犀牛和黑天鹅现象,这次疫情看似黑天鹅发生概率很小的偶然事件,可纵观历史长河及深层次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这偶然何尝不是必然呢。地球可以没有人类,可人类离不开地球,做任何企业或个人事业,如果不看长远可持续性发展,必定不会长兴长存。
2018级MBA董同学
这次疫情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都是灾难,但对于一些主营线上业务的行业来说,却是极难得的发展机会,看看游戏行业,影音app,外卖等业务数据爆发式增长,所以正如老师说的,危机时,危难中肯定有机遇,这样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就得根据企业的特性,规避危难,抓住机遇。
我是物业行业,在这次疫情中,遭受了很大的挫折,主要包括1.员工的风险无形放大很大,物业员工需要守好门岗,又得做好小区内的人员排查,这样使员工都暴露在新冠的传染范围内。2.物业的用工成本增加,物业公司的一线员工无法放假,哪怕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必须要坚持在第一岗位,并且根据国家与地方规定,疫情期间上班视为加班,等于额外增加用工成本。当然也有利端,比如在疫情期间,业主对物业的重要性与认可度有了极大的改善。疫情期间迫使企业开始思考并尝试远程办公的模式,通过这次改变,企业换个思路,反而找到了节能提效的新途径。
外部环境是不可控的,只有努力修炼内功,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
2018级MBA段同学
突如其来的疫情算是一个黑天鹅事件。面对不可抗力事件,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人民团体和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说有部分负面新闻,但大多数人都在积极抗疫。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非典期间的京东、携程、新东方一样实力雄厚,能抵御得住长时间停工的经济断流,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都积极给予政策帮扶,也有很多相关企业倒贴钱复工生产防疫物资,这些措施效果不一定显著,但是在全民皆兵的时刻,大家都记住了这些良心企业。
2018级MBA隋同学
今天有幸跟商华老师再次学习人力资源课程,老师根据目前的情况和前期疫情的变化和发展对疫情给人力资源工作造成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没有准备的公司会有生存危机,没有存款的月光族也会有生活困难,没有真正实力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会有失业风险。所以只有不断打磨自己的个人技能和生存实力才能更好的应对疫情对自己的影响。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危机中除了危险也会有机会,2002年的马云和任正非能够及时调整企业方向推出应对方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我们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更好的方向。
2019级MBA廖同学
黑天鹅出现了,它就不再黑了,黑天鹅事件具有稀缺性,破坏力极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被淘汰的终归会被淘汰,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生事物会快速蓬勃发展。例如商老师提到的在线办公,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宅文化相应产业(生鲜电商,在线电影)。对懂得金融知识和善于运用资本造富的人群来说,危就是机!总而言之,要终生学习,敲开智慧之门,让自己的认知尽可能接近客观,践行知行合一,活出自我!乔布斯,仼正非,马云是神也是时代的领航人,也是我们每一位奋斗者的精神领袖,向他们致敬!
2019级MBA董同学
商老师的课从不可抗力事件带来的挑战、不确定环境下组织能确定的事、疫情对人力资源行业的改变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趋势4方面详细阐明后疫情时期的组织和我们从HR视角的一些思考,通过这次课程学习,我收获良多:
1.危中有机。从京东、淘宝、携程、新东方、顺丰等在2003年SARS时期的危机应对可以看到,应当抓住特殊时期的特殊机遇,逆风而上,做好应对;
2.主动求变。以华为、丰田等企业危机应对为例,企业和个人在不可抗环境下要主动应对,而不是被动等待结束,这一思路在国家层面也同样适用;
3.放眼未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企业的使命,在不可抗环境下,企业不能因循守旧,要主动担当,提高内部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引进高端人才,着重思考怎样留住用户、怎样服务社会。
2019级MBA李同学
听了商老师的课,结合日前网络非常火的CEO和HRD事件,学习受益颇多:
1、要学会从公司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HR部门要紧跟公司经营需要,积极思考转型中的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盘点特殊时期员工的实际表现,圈定出未来公司真正需要的人,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大大降低成本支出,其次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工具,包括培训方案、激励机制等,最大限度的将战略快速正确的落实下去。
2、检验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不断摄取优秀的经验方法。以往的人力资源工作无风无浪,可以说缓步进行。但特殊环境下的任何工作都是紧锣密鼓、倍速推进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体现专业性,确保能快速不出错甚至是优质的完成任务。专业性是人力资源从业者应该具备的,是靠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总结提升的。特殊时期多学习优秀的经验也是快速提升的方法。
3、特殊时期的员工关怀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不经意间的嘘寒问暖,也许是打开员工心结,激发热情的关键。学会走下去,走入基层,走进员工内心,从公司的角度为大家解决合理的诉求,使团队能团结稳固,才能在关键时刻一起发力,取得想要的结果。
4、提升一个高度去思考、降低一个层级来入手,站到老板或CEO的立场从公司全局的生存与发展来思考计划及付出行动,HRD产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活着、发展着,没有企业经营驱动的大前提,HRD的工作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会毫无意义。所以从思维和立场上必须跟一把手并肩作战,而不是孤立陷入自己的专业和本职,拓宽职责边界,懂经营懂市场,审时度势,抓住时机,适时做一把手的眼睛和大脑,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