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MBA    MEM  MPM
首  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MBA]大连队:我们是最好的团队

发布者:事业发展部办公室        时间:2013-09-04

大连理工大学MBA案例分析专题(大连地区)活动掠影

时光飞逝,离开校园已经多年。金秋时节,漫步在大工的林荫小路,不免让人忆起了诸多往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从咿呀学语至今,前路的艰难从不曾挫败我们求知的勇气,奋进、探索的精神再一次带我们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迈入了大工的校园,相聚在414班的教室,围坐于22组的桌旁。等待着大工教我们的第一课,案例分析。

 

虽然再次安坐在教室,可我们却不再是不羁的少年。同学们背负着工作的压力,肩负着照顾家庭的重任,往来奔波于单位、学校、家庭。有的同学出差在外;有的同学因为工作繁忙,加班到深夜;有的同学家里还躺着嗷嗷待哺的婴儿;但是毫无怨言、无人放弃,每一个队员的心中都在思量着演讲、考虑着团队。也正因此,短短的几日,大家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酷暑已过,可教室里依旧是近30度的高温,仅仅10分钟,汗水就浸湿了手中的材料、胸前的衣襟。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大家想的都是一点:我们能为团队做些什么,我们是最好的团队!一丝秋意、一纸情谊。让我们靠近一些,浮光掠影的欣赏下22组吧:

 

叶老师:叶娇是我们的指导教师,亦师亦友。经常陪我们练习到最后,和她交谈过的人都会被她的灵气、才气所吸引。

 

David:是我们22队的队长,人称“韩队” ,为人豪爽、耿直。自称“后勤队长”,不仅在案例演练过程中出谋划策,在课堂之外更是尽心竭力 、费尽心思。当团队口渴时,亲自去买水;天气炎热,去搬来风扇;午休时间,带头去找餐厅。韩队长是我们团队胜利的保障。

 

Eric:传说中通晓5国语言的语言专家。一坐到他的旁边,就会感受到一股阳光与热情。极富有团队精神,活动中,默默地为团队做着贡献;比赛的问答环节,表现的即冷静又睿智。

 

Sara: 乐观、开朗是和她接触时的第一印象。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和对演讲的掌控能力。有她在,绝对“Hold住”场面!

 

Kevin: 知识丰富,性格细腻。无论是多么复杂繁琐的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初赛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完成了最困难的分析方法的章节!当和团队遇到分歧时,舍去自己的利益来维持大局。他的出色发挥将是决赛胜利的关键。

 

Amanda:白日里需要来往奔波于公司、学校、家庭。夜晚又要熬夜为小组制作PPT。嘴上虽不说,但是大家心里都对她充满了敬佩。娇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说,和Amanda成为队友是一种幸运,有她在,有什么理由会失败呢?

 

    丁同学:我们团队的“老黄牛”,直到初赛前的一刻,还在为团队PPT补充资料,制作图表,默默地为团队奉献着自己。

 

赵同学:赵同学不善言辞,只是会突兀的问一声:“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么?”在团队活动过程中,仔细地记录、认真地查着资料,静静的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胜利的喜悦。

 

孟同学:工作学习中的他,严谨、一丝不苟;课下却很诙谐幽默。为人慷慨大方。更难能宝贵的是,当在比赛中遇到突发问题时,依旧临危不乱,表现出色。

 

张同学:性格开朗。不愿墨守常规、经常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积极地为团队出谋划策。对于胜利充满了渴望!

 

    天道酬勤,经过集体的努力,经过几夜的不眠。我们22组在4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以全校并列第4的成绩入围了决赛,并且与冠军队伍只有1分之隔。前路漫漫、奋勇向前。这不仅是我们团队的座右铭,也是22组的真实写照。我们深知,这仅仅是大工给我们的第一课、仅仅是求学路上的新起点。能够站在这里,成败胜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秉承团结进取的精神、终生学习的理念。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相信,未来属于我们、属于大工、属于中国!

 

 

大连第22组全体学员

 

历时两周的“大连理工大学2013MBA新生案例分析专题活动”已经告一段落,我们第二小组的七名同学,经过郭艳红老师的培训后,已经逐渐由一块钝铁幻化做一把初具锋芒的长剑,剑锋所向,直指96日的总决赛。

在这个淬炼的过程中,我们由七名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蜕变成了一个分工细致、精诚合作、目标一致、团结凝聚的集体。一路走来,借用网络的流行语,我们可以大声的说出一个字,

第一个,献给大连理工大学这座有着辉煌历史,并且引领国内MBA思潮的一代名校。为我们2013级的MBA新生举办这样的活动,从理念上就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不但增加了新生的凝聚力,更激发了我们渴望学习的热情,印证了我们选择大工的正确性,为下一步的学习迅速的打开了一扇广阔的门,让我们如醍醐灌顶般顿悟:原来MBA的学习是如此的思辨,原来MBA的课堂是如此的魔幻,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露出了诱人的一角,等待我们去掀开,去欣赏最多彩的风景。

第二个,献给为此活动悉心辅导我们的老师。

初入课堂,如懵如懂。手拿案例,却毫无头绪。从哪里入手?该做些什么?用什么资料?证明什么问题?我们二组仿佛被一记重拳击倒,所有的人都晕头转向。这时,是郭艳红老师走了过来,耐心细致的回答我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在开始选题阶段,帮助我们确定方向,整理思路;在分析的过程中,帮助我们提供线索,列举案例;在总结归纳的时候,帮助我们敲定结果,修正过程。在初赛后期,我们二组同学在感慨:多年之后回到学校,不仅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所折服,更是重新感受到“传到授业解惑师者正气之风。

第三个,要献给每一位参加此次活动的学员。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第二小组的每一位学员都仿佛是大海中的一滴水,逐渐地遇到了身边的人,才发现每一滴水所折射出来的阳光都是如此的璀璨。它山之玉可以攻石,正是活动过程中每一位学员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思想撞击出火花,才使得我们二组能集众家所长,得以侥幸险胜。

最后,我们还要在心里暗暗的喊出一个字给自己。

这个字,既是对我们自己的鼓励,是对过去这两周中,团队付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下一阶段决赛的期许。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工首届的新生案例分析比赛,在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身上写下灿烂的一笔,也相信自己心里的这个字,能像火炬一样在前方照耀着我们第二小组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大连第2组全体学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