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MBA    MEM  MPM
首  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讲座回顾|AI智能化赋能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发布者:   时间:2025-08-05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到智能体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AI技术正深刻重塑企业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与竞争格局,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8月1日,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宝马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戚海飞先生结合宝马数字化转型实践,用生动的案例带领同学们探寻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讲座以“AI智能化赋能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思考”为主题,从AI技术的发展脉络切入,简要梳理了近年来在大模型、自动化决策与人机协同等方面的关键进展,同时分析了AI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与赋能成效,深入探讨了AI落地过程中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具备何种特征的企业更有可能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最后初步提出企业应如何做好积极准备,以系统性地迎接AI智能化浪潮。

“感知”到“自主”:AI正在改写商业规则

回溯AI发展的百年脉络,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确立学科地位,到GPT大模型掀起生成式AI浪潮,再到2025年“通用智能体”概念成熟——技术迭代正以惊人速度重塑企业边界。

海飞指出,当前AI已进入“智能体时代”:不再是被动执行指令的工具,而是能自主规划任务、调用资源、甚至纠错优化的“数字同事”。凯捷研究数据显示,21%的企业已启用AI智能体,这些工具能带来40%-45%的效率提升、43%的错误率降低,以及40%的运营成本优化。AI智能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战略、文化、组织的全方位变革。“企业需快速迭代、聚焦业务价值、拥抱不确定性。”戚海飞强调,当前AI发展已从早期的感知型AI(计算机视觉)、生成式AI(GPT代码生成),到能自主执行任务的智能体(如宝马车辆调度系统),未来将进一步迈向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然而,仅有2%的企业在战略、人才、数据、治理层面全面做好准备,多数企业仍困于技术迭代与组织适配的鸿沟。

实战:三个案例看懂AI智能体的“硬核价值”

作为全球汽车产业数字化标杆,宝马南京信息技术中心分享了三大落地案例,生动诠释AI智能体的核心价值。其车辆分发管理系统通过智能体处理经销商、承运商的17种业务场景请求,月均服务量从1500次降至500次,效率提升60%,人工工单减少80%。该系统不仅自动调取物流状态、车辆破损照片、财务账单等跨系统数据,还能实时跟进问题处理进度。在数据分析领域,AIGO工具将原本10-20小时的数据分析任务压缩至1-10小时,支持模型自动筛选与错误回溯,让数据科学家从重复劳动转向策略监督。更值得关注的还有智能报销系统的革新——通过邮件交互自动识别发票、核对合规性、填写财务系统,未来或将彻底重构传统报销流程。

企业拥抱AI的“拦路虎”:不止技术,更是全方位变革

戚海飞坦言,企业AI落地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组织适配能力,仅有20%企业尝试AI且多集中于效率提升场景;员工担忧AI替代岗位、管理层认知不足、AI人才缺口形成多重阻力;过度追求技术先进性导致业务价值难以落地。破局之道在于构建“技术-文化-组织”三角支撑:宝马通过全员技术沙龙消除AI焦虑,推动“提示词工程”等技能普及实现文化转型;组建2-3人AI敏捷小组,让开发者角色转向需求监督与质量把控;推出“AI领航模型”成熟度测评工具,从文化、技术等五个维度量化企业AI水平。


结语:2025,AI智能体的“落地元年”

展望未来,戚海飞预言2025年将成为AI智能体元年。企业需把握两大进化方向:一是从“外挂式AI”转向原生智能,将AI深度嵌入业务流程;二是平衡效率与风险,在关键节点设计人工复核机制。正如他所言:“快速试错、业务优先、拥抱变化,方能在智能时代基业长青。”这场由宝马实践验证的技术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AI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这场智能革命的终点,不是机器取代人,而是人与AI协同创造更大可能。再次感谢戚海飞先生的精彩分享,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探索和管理实践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启发。

撰稿:吴军健

摄影:吴军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