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了MEM课程的第二个学期。回想这半年的学习生活,忙碌之余也收获满满。我不感叹自己一年前做出的考研决定有多么的正确。
最初想到考研的动力,来自于工作的环境。现在身边的同事,95%以上都是研究生毕业,博士毕业的也不在少数。公司新招员工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这都让本科学历的我倍感压力。同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我愈发的意识到想要做好一门工作,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技巧和经验的积累。在事业提升的瓶颈期,往往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和系统全面的思想去指导工作的进行。由此,我萌生了去大连理工大学这一顶尖的理工学府进修MEM课程的想法,也从去年9月份开始了正式的准备。
备考的第一步是要了解选择的专业以及需要备考的科目,我在第一时间登陆了大连理工大学MBA官方网站,网站上的招生信息有详细的招生简章,报考录取情况,历年真题等资料供大家参考,也贴心的提供了招生办的联系方式,方便考生可以对考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得知考试科目为英语和管理类联考综合时,我对各科的分数以及复习模式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首先是英语,由于我在本科期间早早通过了四六级,又在外企工作了3年多,英语是日常工作语言,并且有多次的海外出差经验,英语被我列为自己的强项科目。因此,对于英语的复习,我的侧重点主要是词汇量的复习,对于考研英语的重点高频词汇要反复记忆并且理解应用形式。我在手机找到了很多英语单词复习的APP, 里面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记忆习惯制定对应的学习计划,由于平时工作也很忙碌,我选择了利用空闲和睡前时间,保证每天有30~60 分钟的时间进行单词的记忆。在离考试还又一个月时,我准备了历年的英语考试真题和专项的作文模板,以每周2~3 套真题加3~4篇英语作文的进度,平稳准备到最后一周,这样有利于自己保持语感,也加深了考前对作文技巧的记忆。
备考的重中之重是管理类综合,200的卷面分包括了数学,逻辑,写作三个科目。数学主要的考试内容是高中数学,除了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对常考的题型熟练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为后面的逻辑和写作科目留下充足的答题时间。我主要参考了很多考生推荐的MBA大师手机App, 里面有免费的视频课,也可以自购复习教材,在老师的讲解下系统性的复习完所有数学知识点。逻辑是管综的难点,有一位好的老师非常重要,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语句应用不同的理解方法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含义。我购买了MBA大师配套的教材和练习题,选择了薛睿老师的免费视频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对每个章节习题的练习,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逻辑题的答题策略很重要,遇到很多完全没有头绪的题目,可以先行跳过,如果时间充裕再求解,切记不可因为陷入逻辑难题而影响写作的时间。写作科目是一个很难短期有提高的部分,更应追求对题目的契合,实事热点话题的敏感度,以及最终成文的完整性。对于写作,很多网上App也有系统的课程,大家可以有选择的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听课,也要在考前至少完成3~5篇正式的写作,保持手感。
MEM专业没有提前面试环节,初试结束之后我就开始了复试的准备。建议大家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实际工作出发,准备一篇中英文通用的自我介绍,重点要突出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工作项目和收获的经验,以及我们想从MEM/MBA的学习中收获什么。对于行业内的热点重点问题也要有所准备,老师们会在复试中对大家的从业背景和表达能力做出了解。
回顾自己的备考经历,除了努力抽时间学习之外,能够制定一份详细的备考计划是十分重要的。毕竟考试的结果是以总分呈现,一份好的计划能够让你不遗漏任何重要环节,也方便自己控制复习的进度。 考前的几周时间一定要用真题进行模拟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个科目的答题时间做好准备,在真正考试时做到有备而来。
MEM的学习还在继续,在领略了老师们精彩的课程讲解后,我愈发的期待后面的毕业论文环节。希望在今年参加考试的同学都能够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大连理工大学MEM/MBA的学习,重返校园,获得期望中的提高和突破。
陈泽宇
2020级MEM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