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毕业6年后,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职场的瓶颈与对知识的渴望,我在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看到身边的老同学、同事们一个接一个的继续读研深造,我有点动心但又不知所措。在与成功上岸的老同学交流后,她非常鼓励我向前冲,勇敢的去推动自己的想法。向其讨经以后,我毅然选择踏上在职考研之路。这场备考历程,既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探索,更是对自我意志的严峻考验。
24年6月份,我参加了大连理工大学的MBA“优选计划”活动。首次参加高校的面试,非常紧张;对于“小组辩论”更是陌生且惶恐。到了候考室,看到了很多“未来同学”,顿时有了一丝轻松的感觉。我感受到在职考研这条路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努力拼搏的“团战”。站在面试间门外候场的时候,我安抚自己“这是一场双向选择的机会,既要充分展示自己,也要用心感受与评委老师的交流。”进场落座后,主考官的第一句话便打消了我所有的紧张情绪,我们就像朋友一样侃侃而谈。老师们亲切随和,大大提高了我的分享欲。这场5分钟的短暂交流,使我与大工“一见钟情”。后来,我又深入了解了大工MBA项目,其卓越的学术声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都与我的职业目标高度契合。我想,大工是我的“不二之选”!
备考初期,我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时间管理。白天需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只能利用清晨、午休和晚上的碎片时间学习。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将每天的学习任务精确到小时。清晨通勤路上打卡背单词、做英语阅读;午休时刷数学基础题;晚上下班后看直播课,做习题;周末我也会坚持听课,梳理本周知识要点,完成练习以及预习作业。坚持两三周以后,就养成了良好的碎片化学习习惯。
逻辑是初次接触的学科,学习初期倍感吃力。我从最基础的公式和概念开始学习,每天坚持刷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我的逻辑成绩逐渐提高。逻辑就像一门“玄学”,大量练习后会逐渐找到手感。在考试过程中,要懂得适当取舍,拿下自己最擅长的题型就是最佳考试策略。
英语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我坚持每天背单词、做阅读,通过分析错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这块我一直都比较有把握,但毕竟这么多年不做习题,对知识点遗忘的也比较多。好在有了老师整理的知识要点,我只要按章节复习并及时完成作业,慢慢的做题速度就上来了。数学一定不要死磕,拿到自己该拿的分数就要立即切换思维进行下一门学科的答题了。总之,考试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拿到自己该拿的分数即可。
写作的备考相对较晚,我在最后两个月集中精力复习。通过梳理知识框架,收集时事热点,运用老师提供的写作模板,通过多写多练,我掌握了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写作考察的是观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足、思想是否健康、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华丽的词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如今,我有幸成为大连理工大学MBA 25级的一名新生,回顾这段备考历程,心中感慨万千。选择大工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步,而备考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学生时代的激情和拼搏精神,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珍惜在大工的每一刻,努力汲取知识,提升自我,与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
2025及MBA徐洁